我们判断一款茶耐不耐泡其实可以从这个茶的发酵程度去判断。此外还有茶树的树龄,茶树所在的生态环境,比如湿度、温度、土壤、光照等等条件都会影响到茶叶的耐泡程度,对于这种问题我也是很感兴趣的,我所从事的福鼎白茶,真正的古茶树还是十分稀少的(土茶,小叶种白茶树)。

1、如何从茶叶判断茶树树龄?

如何从茶叶判断茶树树龄

从茶叶分辨树龄?真的可以从茶叶上分辨树龄吗?对于这种问题我也是很感兴趣的,我所从事的福鼎白茶,真正的古茶树还是十分稀少的(土茶,小叶种白茶树)。因为这种古茶树十分稀少,产量极低(潘溪南广村一年8斤产量),所以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针对这一类茶叶的说法,相比之下,荒野白茶,抛荒白茶。因为产量比古茶树大很多,所以市场上有专门针对荒野茶,从茶底,条形,色泽形成一套相对系统的说法,

2、怎么看茶叶的耐泡度?

怎么看茶叶的耐泡度

很多人在泡茶的时候,都会注重一个问题,茶叶是否耐泡,应该泡几次为佳呢?关于这个问题,我们可以细细的列一下影响茶叶耐不耐泡的因素,因为太多了。茶叶的嫩度很多人都知道,茶叶的芽头是最不耐泡的,而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的茶叶,会耐泡很多,因为茶叶越粗越老,析出物释放也会慢上很多嘛,茶叶的完整度这个主要是茶叶的制作工艺影响,比如碎茶会使用揉切技术,还有一些毛茶捻揉会是的茶叶的细胞壁破损,是的茶叶的析出物释放更快。

泡茶时的注水量和投茶量这个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常识了,茶叶放得多,水放得少自然就耐泡,水放得多,茶叶放得少,自然就不耐泡;而水温比较高,茶叶析出物释放也比较快,也会不耐泡,此外还有茶树的树龄,茶树所在的生态环境,比如湿度、温度、土壤、光照等等条件都会影响到茶叶的耐泡程度。而我们判断一款茶耐不耐泡其实可以从这个茶的发酵程度去判断:不发酵的茶、深度发酵的茶:例如绿茶、花茶、红茶一般泡三四次就差不多了,高档的绿茶泡两三次就需要换过了,

未发酵的茶:例如黄茶、白茶,一般可以泡五六泡。半发酵的茶:像铁观音,一直有七泡有余香的说法,一般乌龙茶都可以泡个六七次,后发酵的茶:像黑茶、普洱一般可以泡制十次以上。而我们一般招待客人的话,推荐是用乌龙茶,乌龙茶耐泡,同时味道不像黑茶,有人喜欢有人讨厌,乌龙茶即便客人不喜欢,也不至于讨厌,用于待客还是很合适的,

3、如何判断古树茶的树龄?

古树茶树龄趣谈,古树茶是我国特有珍稀茶种,主要集中在云南版纳地区勐海,勐腊,临沧一带,福建四川也有零星分布。古树茶泛指树龄在百年乃至千年树龄之间的所有古老茶树,古树茶生长缓慢,需要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及适宜的热带多雨潮湿气候,不难发現保存完好的古茶树基本生长在原始风貌的热带森林中,古树茶珍贵好喝,有人就想到是不是古树茶树龄越老所产茶叶品质越好,风味尤佳,物产稀贵?这个回答是正确的。

于是又有人联想到即然如此,能否精确测定每棵古树茶实际树龄,再根据实际树龄,给古树茶分个三六九等?这个设想前题不完善或者直接说就是错误的,是要精确到百位数,十位数还是个位数?题主并没有说明,给古树木精确测定实际树龄,目前不仅缺乏理论探讨,实际操作也是比较困难的。难在什么地方呢,比如说某地发现唐槐,需要做一个古树龄检测,断代是没什么问题的,根据周边古建筑及碑文,民间传说,历史传承记载等等,确定唐槐无疑,

但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传承朝代比较多,时间跨越度比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,前后历经数百年。如此推断唐槐树龄,至少存在三个零的小数点误差,后来人们借用文物考古学方面常用的断代办法,即碳14测定法用来测定古树实际年龄,碳14法在测量文物年代方面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,但通常需要出土文物史载纪年吻配,否则标准论述语气一般是这样:约一千五百万年前出土!说了这么多,再具体说古树茶树树龄测定,碳14法可以测定古树茶树龄,具体精确到几个零小数点,见仁见智。


文章TAG:茶树  树龄  茶叶  年龄  茶树年龄怎么判断  
下一篇